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设计元素构成
任课老师:张维柱
展览班级:数媒1241
作业主题:生机勃勃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必修课,主要介绍构成理论、建构方法、空间形态、创造性思维开发、图像学、色彩心理学等。主要内容为:视觉形态与它的空间张力;形态与色彩的艺术语言;形态中的肌理表现;材料的空间构成形式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和构建起视觉形态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和形态生成方法。在此基础上,了解形态创造思维和表达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形态元素教学全面“形构”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形态生成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形态生成法则在二维空间中追求造型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教学目标2:并根据设计需要创造出“新”的形态。在设计元素形态“生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造型的审美感知和形式知觉,在设计实践中坚持发展和弘扬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创意思维能力,使学生尝试在实践中将设计构思巧妙转化成设计作品,为后续的设计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观,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国际视野、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课程作业以《生机勃勃》为主题,进行元素构成设计,创作完成大作业,《设计元素构成》课程圆满结束,收获颇丰。
在课程学习中,同学们较好的完成了设计元素构成这门课程的大纲要求,从设计元素的"点、线、面"开始,灵活运用并组织画面,使其产生视觉美感和韵律感,感受不同的表现形式所展现出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并且在抽象空间中,能够懂得表达自己的感觉,自由发挥,将抽象元素巧妙结合。学生在主题创作方面,能够运用抽象元素进行情感表达,较好的完成了这个课程的大纲要求,缺点是个别同学的作业,做工过于潦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改进。在本次"生机勃勃"主题设计作业展中,学生们通过点线面的基础构成演绎出物体蓬勃发展的势态。点元素的运用尤为精妙,点状元素在空间节奏中的动态平衡,线性语言成为串联视觉的纽带,色彩调和,肌理笔触,尽情展现春天的韵律美。在色彩方面,注重色调和整体色彩与感情的表达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色彩能够更好的,表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让画面更加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