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组织机构
学院新闻

设计艺术学院召开“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启动会暨第一次专题讨论会

2024年05月10日  点击:[]

5月8日下午,设计艺术学院在萧湖校区一流楼报告厅召开“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启动会暨第一次专题讨论会。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玉萍教授出席并讲话,学校指导组、学院全体教师与8名学生代表参加会议。院长张光祥主持专题讨论会,副院长伍玉宙主持启动会。

赵玉萍在启动会致辞中强调,本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开展“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学院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汇聚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智慧与共识的重要平台。希望广大师生积极发言、献言献策,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厘清思路,为解决学院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供有力的支持。

伍玉宙通过“12345”简要介绍本次学院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组织工作: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一中心,实现碰撞思想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新路径与凝聚共识助力学院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两个目标,充分发挥学校指导组、教师、学生三个团队的作用,精心设置一流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设计教育教学改革与内涵建设、设计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课堂变革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升四大专题,围绕专题由主持人发起人发起五项议题,每项议题采用“1个话题发起人+3个重点发言人+N个参与者”的形式开展。

张光祥主持“一流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专题讨论,在简要介绍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式基础上发起五项议题:设计教育新质生产力、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人工智能语境下的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考、职业导向的协同育人模式实施路径、专业人才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培养思考。

张光祥以“设计教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发起第一个议题,从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命题的发展以及具体内涵开始,并强调了在江苏担负重任的背景下,引出工科院校该如何提升设计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命题,指出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以及新质生产力对设计教育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四新”的教育质量提升路径。三位重点发言对新质生产力以及设计教育的应对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何艳婷发起“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专题讨论,简要介绍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设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将这些目标与课程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重构课程内容。梳理课程中的知识点,寻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点中。切忌“硬融入”“两张皮”。

刘浏发起了“人工智能语境下的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考”专题讨论,简要介绍如何改变设计教育。从评价体系到设计教育目标,从设计教育内容到设计教育形式,从创意赋能到技能多样性,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重点发言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影响。

景有荣发起“职业导向的协同育人模式实施路径”议题,提出协同育人模式在设计类人才培养中逐渐得到重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导向,推进三全育人,促进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有助于学生获得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讨论者们分别从工作室负责人、班主任、专业课老师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帮助学生培养中确定成长目标并朝向目标快速成长。学生们则认为目标会随着自己的成长而发生调整。

杜鸿琳以“专业人才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培养思考”发起讨论,认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下大力气做到“五育”并举,“五育”融通。美育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丰富与提升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塑造学生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品格,使学生成为自由自觉、全面发展的人。

赵玉萍做总结发言。她首先对本次讨论的组织给予了高度认可,对各位发言人的精彩发言表示衷心的感谢,要求学院把讨论的成果落到人才培养的实处。并指出,设计艺术学院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密切配合,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六大要素,切实推进五大育人工程院。最后,她进一提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四大举措:一是学院领导班子要围绕目标,精诚协作,二是要整体设计,打造专业教学科研团队,三是要完善管理,落实责任,构建全员协同育人格局,四是要把住立德树人初心,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不动摇。她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设计艺术学院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